- 新闻
- 新车
- 发布:2025 款 Mazda CX-80 – CBU 车型,PHEV 动力总成,售价 RM330,000
与全新 Mazda CX-60 同台发布的还有尺寸更大的全新“孪生”车型 CX-80。

在前文详述 CX-60 之后,Bermaz Motor(BAuto)也以三排座“孪生”车型 CX-80 扩充了本地Mazda 阵容。CX-80 同样仅提供 1 款整装进口(CBU)车型,但在动力上加入了电气化转折。
回顾一下,全新 Mazda CX-80 与 CX-60 共享全新的 Mazda Large Products Technology 平台基础。它带来了更强劲的后轮驱动(RWD)动力、增大的车身尺码,以及更高的科技与豪华水准。
而 CX-60 对位 Mercedes-Benz GLC、BMW X3 与 Audi Q5 等豪华中型车型之际,CX-80 则转而竞争三排同侪,如 Mercedes-Benz GLE 与 Audi Q7。



在马来西亚市场,CX-80 仅提供 1 款整装进口(CBU)车型,但同样具备电气化亮点。




净价 RM330,000(不含保险与上路费用),相较前述竞品,CX-80 可谓物有所值。即便是 CBU 身份,依然具备不俗的性价比。
此外,售价已包含 Bermaz 标配的 5 年或 100,000 公里整车保修与免费保养;并另附 8 年或 160,000 公里高压(HV)系统保修。


Bermaz 推出的 CX-80 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(PHEV)总成,综合输出 323 HP、500 NM,并可提供最长 65 KM 的纯电续航。



需要注意的是,马来西亚版 Mazda CX-80 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(PHEV)动力系统。其由一台 2.5 升直列四缸 VVT 汽油引擎、PHEV 电机与 17.8 kWh 锂离子电池组构成,综合输出为 323 HP 与 500 NM。
与之匹配的是 8 速自动变速箱以及全轮驱动(AWD)系统。值得一提的是,Mazda宣称这套电气化动力的综合油耗低至 1.6 L/100 KM。
此外,该系统可实现最长 65 KM 的纯电行驶里程。充电方面,电池支持最高 7.2 kW 交流补能,0–100% 约需 2 小时 30 分钟。


外观层面,CX-80 延续了 CX-60 上的“魂动”(Kodo)设计元素。



在车身尺码上,CX-80 与 CX-60 车宽同为 1,890 MM,但 CX-80 的长度与高度分别为 4,995 MM 与 1,705 MM;轴距加长至 3,120 MM,官方整备质量为 2,342 KG。
就外观设计而论,CX-80 以更为大气、精致的“魂动”演绎示人:标志性的 LED 前后灯组、全新水箱护罩设计,以及 20 寸轮毂悉数到位。



这里最大的不同当然是三排六座(2-2-2)布局,第二排配备一对可电动调节、并带加热与通风功能的“船长座椅”(Captain Seats)。




进入座舱,如果你喜欢两排座的 CX-60 的观感与触感,那么你同样会欣赏 CX-80 的内部氛围。最大的差异自然是其三排、六座(2-2-2)布局。
亮点包括第一、二排座椅(第二排为“船长座椅”)均提供 10 向电动调节,并配备座椅加热与通风功能。我们还要补充,第二排“船长座椅”并带有电动靠背调节功能。



其他重点配置还包括 12.3 寸全液晶仪表与中控触屏、Bose 音响、Nappa 真皮内饰、玻璃天窗等。




此外,CX-80 在科技与便利性配置上与同期发布的 CX-60 基本一致:无钥匙进入与启动、多区域自动空调(后排冷气出风口)等为标配。
显示与信息娱乐方面,提供 12.3 寸数字仪表、抬头显示(HUD),以及支持无线 Apple CarPlay 与 Android Auto 的 12.3 寸中控触屏,并配备 360 度环视影像与“透明底盘”透视功能。
此外,还配有 12 个扬声器的 Bose 高级音响系统、无线充电板、最多 6 个 USB-C 充电口、玻璃天窗以及电动尾门等丰富装备。
全国授权经销商现已开启 Mazda CX-80 预订。

谈到驾驶辅助,CX-80 同样与 CX-60 看齐:自适应巡航与拥堵通行辅助、车道偏离预警与车道保持、盲点监测、前后智能刹车辅助、驾驶员注意力提醒,以及前后方横向来车预警等一应俱全。
最后,CX-80 提供五种车身颜色——Melting Copper、Artisan Red、Rhodium White、Jet Black 与 Platinum Quartz。全国 Mazda 经销商现已开放预订。
Gallery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标签:
作者
Chee Wei
Lover of all things fast, but always happy to take the slow lane when it comes to storytelling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