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新闻
- 评测
- 车评:Proton e.MAS 7 Premium —— 究竟表现如何?
我们亲自体验了 Proton e.MAS 7 Premium,来看看这款被称为“国民”电动车到底有几分实力……
马来西亚首款“国民”电动车?
去年底,在中国电动车潮水般涌入本地市场之际,Proton e.MAS 7 高调登场,并被宣传为马来西亚首款全电动乘用车。当然,它有着明显的吉利(Geely)背景,这一点无需赘述。
然而,关键问题依旧是:这款所谓的“国民”电动车看起来究竟有多“本地”?不管你怎么努力去忽略,e.MAS 7 与其中国兄弟车型 —— 吉利 Galaxy E5/EX5 —— 相似度极高。两款车型唯一的区别就只有车头和车尾上的 Proton e.MAS 标志,以及四个 19 寸轮圈中央的 Proton 标志,还有尾门上的 e.MAS 7 字样标识。
更让人遗憾的是,e.MAS 7 还缺少了部分 Galaxy E5 的设计元素,特别是前脸部分,移除了原版车型的发光中网和延伸式 LED 日行灯。
话虽如此,作为 Proton 首款电动车,或者说 Galaxy E5,本身的设计还是讨喜且颇具主流电动车风格。亮点包括锐利的 LED 大灯、流线型 SUV 车身配以圆润的车顶线条、Porsche Macan 风格的贯穿式 LED 尾灯等等。
别被这运动感十足的设计骗了,e.MAS 7 实际是一台尺寸不小的 SUV!
撇开设计通俗的争议,e.MAS 7 的设计团队倒是巧妙地隐藏了它惊人的车身尺寸 —— 车长 4,615 mm,轴距 2,750 mm,车宽 1,901 mm,车高 1,670 mm。这样的规格不仅超过了部分直接竞争对手,甚至已媲美更大型的 C-Sengment SUV。
当然,我们可以花一整天去讨论 e.MAS 7 在外观设计上未能展现更多马来西亚特色。但就目前这副模样,e.MAS 7 在本地消费者中仍然获得了不少正面评价 —— 这一点,目前看来也算足够了。
至今为止最“高级”的 Proton 车型!
撇开外观不谈,这正是 e.MAS 7,尤其是顶配 Premium 版,在与直接竞争对手对比中脱颖而出的地方。同时,它也让 Proton 旗下其他车型瞬间仿佛来自另一个时代。
进入车内,乘客迎接而来的是相当主流的极简座舱布局,配备大量科技配置与舒适性配置。前排中央配备了一块 15.4 寸大尺寸中控触屏,下方则是纤薄的 10.2寸数字仪表,以及一块抬头显示器(HUD)。
虽然 Flyme OS 和 Flyme Sound 系统在 e.MAS 7 上表现出色,但缺乏 Android Auto 和 Apple CarPlay 支持确实令人失望。
说到中控大屏,这块大屏幕搭载的是 Flyme OS 系统,内置多个应用,包括 Spotify,以及一款带 EV 充电地图功能的导航应用。不过,目前仍不支持 Android Auto 与 Apple CarPlay。话虽如此,我们必须承认,这套配合 16 个扬声器的 Flyme Audio 音响系统所呈现的听觉体验,是我们在同类车型中体验过最出色的之一。
中控台延续了极简风格,实体按键仅有四个空调控制键与一个旋钮。此外,还提供无线充电板、多组 USB 接口及储物空间。换挡拨杆则移至两辐式方向盘后方,方向盘上配有多个直观、易操作的实体按键。
空间与舒适性绝对不是 e.MAS 7 的问题!
座椅方面,前排两张电动座椅均带有通风功能,驾驶座还带记忆功能,副驾驶座可完全放平。后排座椅同样支持放倒,进一步拓展 e.MAS 7 原本 461 公升的后备厢空间。理所当然,后排乘客也配有两个冷气出风口与 USB 接口,并有近乎全平的地板与充裕的腿部空间。
在空间与实用性方面,Proton 表示 e.MAS 7 车内共设计了 33 个储物空间,包括主后备厢下方的大型隐藏储物仓,以及后排座椅下方的抽屉。不过,前备厢(Frunk)则未提供。至于 Premium 版的其他亮点配置,还包括超大尺寸全景天窗、256 色氛围灯系统、驾驶座头枕扬声器等等。
全电驱动,依然保有 Proton 驾控味道!
这大概是 Proton 最具“本地化”成果的一环 —— 我们明显感受到,品牌团队确实在这台电动车上植入了 Proton 一贯的驾控基因。结果,e.MAS 7 也成为同级中操控表现最佳的车型之一。
e.MAS 7 采用与其兄弟车型相同的前置(FWD)电机,输出功率为 215 HP(160 kW)、峰值扭矩为 320 Nm。这套动力足以赋予这款电动 SUV 亮眼的加速表现,0-100 KM/H 仅需 6.9 秒,最高时速达 175 KM/H,创下 Proton 有史以来加速最快车型纪录。
简单来说,e.MAS 7 的整体驾控表现相当成熟,动态品质优于绝大多数中国对手。
除了直线加速出色,我们认为 e.MAS 7 在乡道与弯道中的表现更是亮眼 —— 这是 Proton 内部底盘团队功力的最佳体现。不同于许多电动 SUV,那种过度“漂浮”或“松软”的感受并不存在,弹簧与阻尼的回弹调校精准得当 —— 实际上比许多中国对手 更具高级感。
考虑到车身尺寸颇大,这套动力总成依然能带来流畅、轻快的驾驶体验。凭借充沛的扭矩储备,超车与爬坡皆游刃有余。如需更高动力响应,Proton 还为 e.MAS 7 设定了更具激情的 Sport 驾驶模式。
一系列驾驶辅助系统同样表现优异。相比中国对手,e.MAS 7 的自适应巡航(ACC)与车道保持辅助(LKA)操作直观、易用,盲区监测(BSM)与后方来车警示(RCTA)等功能也为行车安全增添信心。
当然,若要较真,市场上仍有操控更出色的电动车轿跑。但作为 Proton 首款 EV —— 又是更符合实用需求的 SUV 造型,其整体驾乘体验并不逊色 —— 甚至可圈可点。对于寻求驾乘舒适性、安全性兼顾的消费者而言,e.MAS 7 是当下极具吸引力的选择,尤其考虑到这是 Proton 首次进军 EV 领域。
电池与充电表现不俗
作为马来西亚首款“国民” EV,续航与电池表现自然备受关注。我们在实际试驾体验后,可放心地告诉大家:e.MAS 7 Premium 的整体表现相当不错,已足够满足本地大部分用户的日常需求。
e.MAS 7 Premium 是基于吉利自家 400V GEA 平台打造,搭载 60.22 kWh LFP Aegis“短刀片”电池,WLTP 标准下的续航达 410 KM。快充方面,支持 100 kW 直流快充(DCFC),30%-80% 充电仅需 20 分钟;交流充电(AC)则支持 11 kW,10%-80% 充电约需 6 小时。
我们实测的 e.MAS 7 续航表现也接近官方 WLTP 数据。
在为期一周的测试过程中,最低能耗为 14.1 kWh/100 KM,最高约 15.6 kWh/100 KM —— 的确接近官方 WLTP 水准。若采用更温和的驾驶风格,相信 e.MAS 7 还能进一步超越官方标称。
值得一提的是,e.MAS 7 配备专属的车载 EV 充电地图,类似于 smart 的方案,方便用户提前规划行程 —— 导航系统会根据车辆剩余电量,精准推荐沿途充电站,并提供实时充电预估。
配合 Proton e.MAS 专属移动 App,用户还能远程管理充电过程,并接入 PRO-NET 快速扩展中的充电网络。整体而言,这些贴心设计确实能提升 EV 车主体验,尤其对首次接触电动车的新用户格外友好。
值得买吗?
空间充裕、实用性佳、科技配置丰富,兼顾出色的驾控表现,以及不错的电池与充电表现 —— Proton e.MAS 7 Premium 几乎称得上一款“全能型”产品,既能打动资深 EV 爱好者,也适合首次入门 EV 车主。
更吸引人的是价格,目前顶配 Premium 版售价仅 RM123,800,已是本地市场上最亲民的电动SUV 之一。该价格还包含 6 年不限里程整车保修,以及 8 年/160,000 KM 高压电池与相关核心部件保修。
当然,关于 Proton e.MAS 7 的种种“未尽之处”我们可以讨论一整天。但就整体产品力与售价而言,我们实在挑不出太多毛病 —— 也确实值得推荐。
倘若 Proton 能在后续 EV 产品 继续沿用类似成功策略,并进一步提升“本地化”设计,我们有理由相信 Proton 有望在本地 EV 市场占据重要一席之地 —— 当然,前提是 Perodua 首款 EV 尚未登场之前。
配置
PROTON e.MAS 7 PREMIUM
电机 | 1x e-motor |
动力总成 | Single-ratio, front-wheel drive (FWD) |
输出功率 | 215 HP (160 kW) |
峰值扭矩 | 320 NM |
0-100 公里/小时 | 6.9 seconds |
最高时速 | 175 KM/H |
电池规格 & 充电性能 | Battery: 60.22-kWh LFP Charging: AC @ 11 kW (10-80% in 3 hours) DC @ 100 kW (30-80% in 20 mins) |
续航里程 | 410 KM (WLTP, claimed) |
重量 | 1,765 kg (kerb, claimed) |
售价 | RM123,800 Excluding insurance |
Gallery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标签:
作者
Chee Wei
Lover of all things fast, but always happy to take the slow lane when it comes to storytelling.